close

今天真是快樂又充實的一天。

早上兩堂台文史,下午有名作家蕭蕭的演講,左傳又是電影課,真是的意外輕鬆。
在最近忙到昏頭的日子裡,今天算是偷閒。

早上上台文史,由於老師身體不舒服,兩節課只上了翁鬧的一篇小說"天亮前的戀愛故事"。
雖然只是一篇小說,卻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翁鬧是一個被認為精神分裂的作家,但是今天聽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他只是過於認真。
面對愛情,面對青春的結束,他選擇一些荒唐的回憶,去捕捉人生的片刻,畫下句點。
他把愛情當作是一種神蹟,更是一種奇蹟。
他從觀察動物求偶當中,發現了人生的問題。

人,自己,到底在哪裡?

我們常常因為必須尊重別人,而失去自己的意志,最後總是跟著別人的腳步走。
我們自己,到底在哪裡?
人是不是往往見不得別人好?這世界上出自真心的讚美和祝福,又有多少?

翁鬧十分受不了文明所帶來的喧鬧和噪音,他認為人類所發明出來的種種東西,都是可以致命的。
所以他嚮往戀愛,戀愛是他人生當中不可或缺的滋潤劑。
對於翁鬧而言,三十歲是他人生青春的帷幕該拉下的時刻。

他對於青春的結束感到惋惜,所以他選擇到了妓院。
真正到了妓院,卻又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回顧,一段又一段的回憶。

回憶對他而言,是一種結束青春的方式。
但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又如何體會一個青春將結束的男子心情呢?

人不輕狂枉少年,青春不過是一種內心的反映。
內心的蒼老才是真正的蒼老,內心的青春才是真正的青春。
對於已逝的青春,我們都應該多一點回憶。
回憶也是一種想像,我們往往加諸許多想像在回憶裡。

沙特在"異鄉人"一書當中的"沒有自由,就是最大的自由"。
也許就是這麼一種含意吧!

總之,台文史老師真的很欣賞翁鬧。

下午,一個我十分欣賞的作家,蕭蕭來到了學校。
或許是興奮過了頭,我不到一點左右就跑到會場去等待。

對蕭蕭的印象,是在高中課本的一篇散文裡。
他寫他和作農父親之間的事情,趣味橫生,卻令人傷感。

今天蕭蕭老師,要和我們談一談詩的問題。

"意象",是今天的重點。

蕭蕭選了幾首十分奇特的新詩,要和我們分享。
看過這幾首詩之後,赫然發現自己以前對於詩的眼光是多麼狹隘。

在陳黎"戰爭交響曲"一詩中,作者用了四百個"兵"字,中間夾雜"乒","乓"二字。
最後,是四百個"丘"字。
就這麼一個意象,就說出了戰爭的可怕。

乒乓代表傷殘的士兵,丘代表墳墓。
不但用字型去表達傷殘士兵的形象,乒乓更有戰爭時短兵相接的聲音效果。
此詩體現戰爭的可怕,蕭蕭還解釋了四百兵對四百墓的道理,是為了對稱。
但是中間的傷殘士兵,又打破了對稱。

完全對稱和完全不對稱,都是很可怕的。
就像人體的器官一樣,大同小異。

所以,蕭蕭的學生寫了森,林,木,十的新詩,十代表的是墳墓。
"森林柴木行"招牌的命名,也可以被烏鴉嘴說成是木頭越賣越少,最後倒店。
黃春明,也用凹凸道出了花木蘭和武則天的形象。

接著,第二首詩說到了周策縱的"清明"。
詩只有一個字,就是"露"。
一個露字,無限想像空間。

露,就是路上有雨,往往想到清明,我們總是想到"清明時節雨紛紛"。
人在雨中的路上行走,煙雨濛濛下,看不清人,只見雨露。
當名詞用,露有既清且明之意。
當動詞用,露可以表明自己。

當我們清明掃墓,總是會體驗到人的生命短暫如朝露一般。
朝露往往只有在清晨可以見到,就好比人的清明之心,往往只出現在某一時段。
外物總是能夠影響一切,包括失去我們的清明之心。
一個露字,就是清明的精華。

蕭蕭便擬此詩作了"世紀末,台北人"。
比一個字更精簡,他在詩中寫了"ㄇㄤˊ"。
忙,盲,茫,蟒。。。等等的想像,不正是現在台北人的生活,交通,心理嗎?

排隊買蛋塔是盲,生活是忙,心裡是茫,交通如蟒一般。
台灣人,中國人的身分,以上皆非便是認為台灣是美國的第五十一州。

有趣的想像,不是嗎?

台灣國語,發音不標準所延伸出的趣味意象。
被蕭蕭的口音弄得全場笑翻天。

詩的想像,真是一種十分有趣的東西。

再來又看到了管管的"春天像你你像煙煙像吾吾像春天"。
這首詩中間完全沒有句逗,最後則以"花非花,霧非霧"收尾。

管管藉由一連串的想像,可說是"串喻"的手法,寫下這首詩。
世界無處不像,但是只要桃花不像桃花,梨花不像梨花的時候。
所有的相似,皆可以全盤否定掉。

管管自稱自己是孫悟空,沒有歷史包袱,沒有傳統繼承,蕭蕭說他的詩都是"亂作"。
從這首詩的朗誦句逗法,就可以看出管管"亂",卻是十分有趣的亂。

夏宇的詩,"一種疲於抒情後的抒情方式",採用的是跑到對岸看此岸的手法。
從痘痘,曇花,愛情去比較盲目的愛情。
"在鼻子上,比曇花短,比愛情長"。
曇花比痘痘長,痘痘比愛情長的數學公式,證明了愛情比曇花一現更加短暫。

十分有趣的比較,這是詩的"轉"。

詩若是沒有轉,不斷的呈現直線行走,就會回不到原點。
若詩能夠轉,詩意才能夠相交會,也才能做出一首好詩。

夏宇的另外一首"甜蜜的復仇",用"你忘了我,我偏要記得你"的方式,達到復仇目的。
詹冰的"水牛圖",真的用文字畫出了水牛形象。
商瑜容的"石",結尾更是精采,一顆石從山變沙,進入人的眼裡。
人們無意流淚,流淚是為了逼沙出眼,此詩用石頭寄寓了最深沉的感動。

蕭蕭在介紹詩之外,還有許多精闢見解。
無論古詩新詩都一樣,"熟讀新詩三百首",便能大略體會新詩的創作技巧。

詩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低層次一點來說,便是所謂的情景交融。
詩有所謂的"共相"和"殊相",就好比描寫母親,面容手法和母親內在特質,一定要有明顯區別。
否則每個人的母親大同小異,便失去了獨特性。

深愛一定深憂,有戀一定有變,愛和憂互為半部,愛和戀也互為半部。
同樣的,詩也要能夠有這種特性。

我們創作詩時,應該嘗試古人沒有創作過的,要能夠放下歷史的包袱。
真正踏實的創作才是人一輩子的事情。

面對一首未看過的詩,雖然風格奇特,也要能夠承認並接受,才能更加開闊眼界。
詩無達詁,當詩人作完一首詩,他的精神便死去,留下的只剩無限想像。
詩,就應該在一開一合之間,在像與不像之間,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詩,才是真正的好詩。

今天聽了兩節課,實在是受益良多,不負眾望。
兩節的時間就在蕭蕭的風趣談吐中迅速流逝,很快的來到了左傳課。

今天看的歷史劇,是齊桓稱霸以及仁義大旗。

齊桓稱霸在說齊桓公稱霸之後的事,管仲死去後立相的問題。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齊桓公稱霸後,勢必開始走向人生的下坡路,鮑叔牙的離開,為齊桓公晚年悲涼開啟了序幕。
齊桓公一世英名,卻死在深宮六十七日才被發現。
易牙,豎刁,開方三個佞臣,是齊桓公人生中的最大敗筆。
鮑叔牙欲斥三人,齊桓公卻依戀著三人之作為,最後導致了悲慘下場。
一直到死前,齊桓公驚覺管仲實在是神算。

桓公屍體被發現的一幕,到現在還令我震驚。
最後替齊桓公送終的,不是妃子,不是兒孫,卻是一個點燈的宮女。
宮女最後因私入齊桓公被囚之處而遭殺害,找回公子昭的願望,當然沒有實現。

爭權奪利,互爭王位,桓公之死,極其悲涼。
齊桓公最後的下場,也為後世作了一個借鏡。

仁義大旗是在述說宋襄公護送公子昭回到齊國,想填補霸主之位的事。
當中的靈魂人物是目夷還有公孫固,是他們巧設喪局,故意讓楚國無法以宋襄公作人質。
才讓宋襄公保住性命,也讓宋國得以保全。

宋襄公是個腦袋糊塗的國君,事事講求仁義,最終因為仁義害了自己。
其實襄公在會盟時,囚禁遲到之諸侯,殺害不到之諸侯,也不符仁義之舉。
和楚國,齊國會盟時,以公侯自居,完全是想稱霸想昏了頭。
於是真正盂會之盟時,齊國未到,宋還被楚國反咬一口。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有勢力的大國,是可以威懾小國的。
其他國家的諸侯,選擇冷眼旁觀,悶不作聲。
幸虧有目夷和公孫固的妙計,才讓襄公暫時逃脫一死。
但是最後的仁義之戰,這段春秋時代莫名的插曲,結束掉了宋國。

有點荒唐可笑,也難怪康康會說宋襄公腦筋有問題了。

總而言之,今天過的很輕鬆,卻學到了不少東西。
這樣的機會,很難再有了吧!

所以,是該好好把握人生的每一份驚奇。

☆皖風快遞 - 不可以隨便嘲笑說話台灣國語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朴薇琪 的頭像
    朴薇琪

    ☆天使特約の寶藍皖風★

    朴薇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